恶口毒舌
日期:2020/11/7 23:03:06  点击数:3974  [返回]  [字体:  ]

作者:正觉居士

在佛家经论中,一般人经常做的十种恶业中,其中四种都和语言有关,分别是:恶口、毒舌、绮语、两舌。而其中的恶口毒舌更是佛家戒律里重点强调的,所以一般出家修行和在家居士都是特别留意这两样。

但是在一些乡井坊间却经常流行,比如广东方言里的:“你扑街啦”、“你冚家铲”、“你老母”等等,这些会被平常人成为粗言秽语,世间人一般稍有素质的都会刻意去避免这些为人熟悉的恶口和毒舌。因为都知道会带来不快、难受甚至争吵、动粗等等。而另一种有更大危害的恶口和毒舌却往往被人忽略。那就是所谓的善心人的“不懂说话”。

有一种人,按佛学的说法可能是前生曾骂过佛、佛法、僧众等,所以恶因结出来的恶果就是总是“说错话”。而这种情况又往往发生在亲属或亲朋好友之间,我们可以称之为“可怜人”。因为这种人经常心地不差,对周边的人也肯付出,但却经常得不到别人的喜欢,原因就是这种人往往是“出口伤人”。说话的语调总是“责备”、“嘲讽”、“要求”、“批评”、“诉苦”、“为难”等等。对待伴侣,“可怜人”会为了伴侣而拼命工作、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同时,会不停地“责备”伴侣的种种生活陋习,令伴侣避之则吉;对着儿女,“可怜人”会尽最大限度去满足他们在金钱和物质上的需要的同时,会不停地在儿女面前“抱怨”自己的命苦,并“批评”儿女的生活方式,令儿女丧失了自信心,充满着自责心,充满了亏欠之心;对着亲戚,“可怜人”极少会去说他们的优点好处,就是偶尔说出,也是以“但是”作结束,反而经常会“哪壶不开揭那壶”总在有意无意中揭起身边人的疮疤,常常令欢笑的场合变成尴尬的场面;而对着初相识或陌生人时,“可怜人”由于不了解对方的一些缺点,往往会缺乏话题,会沉默寡言。

“可怜人”在具备恶口毒舌的同时,往往会兼有自卑、顽固、封闭的性格,当身边人给予提醒的时候,会拿自己善良的行为作掩饰,又或以“心直口快,不虚伪”作为辩解,认为那些口里说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心地不好的人。而可怜人经常生活的状态是:婚姻破裂,重婚亦难以长久,儿女顺逆皆有,顺者无用,逆者不尊,总难令“可怜人”享福,亲戚有事相求则来,求到不还,朋友极少近无,相熟后避之则吉。而“可怜人”更是怨天尤人,恶口毒舌之语更多,恶性循环,难以开心。

实际上,这世间很多怨恨怒火,皆由一言而起,所以我们中国文化里的相关谚语很多,比如“利刀害体痕易合,恶口伤人恨难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而这种“可怜人”伤害的经常是身边最亲近的人,还有就是自己,因此这种人的结局经常是孤独终老的。


日期:2020/11/7 23:03:06  点击数:3974  [返回]
上一页培福、动念、业消            下一页做人六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