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刚经》 < 1 > 作者:正觉居士 日期:2010年5月28日 《金刚经》归属佛经三藏十二部的般若部(智慧部),可以说是佛家无上圆满智慧的高度浓缩,代表着佛家出世究竟的圆满法门。而在中国,据传禅宗六祖是闻听《金刚经》而顿悟。其弟子依其讲经而编成的《坛经》,很多处也引用了《金刚经》的法理。甚至可以说《坛经》就是中国本土版的《金刚经》。再加上《金刚经》文字精简、意义深远、语音声调朗朗上口、文字数量不多等等原因,使其成为了佛学弟子必读经典。从古至今,更有无数大德专修《金刚经》而成就。就算在今日经济物质型年代,也有很多学佛人士可以将整部经书熟背下来。甚至一些对佛教完全没有信仰的有识人士也会在办公室或家里收藏一部,用作朗诵静心之用,又或是作镇邪驱鬼的宝物。 《金刚经》盛行,本属佛门喜事,也是我们世间人的一种福报。但有时机缘未到,或信慧两种根器还没有基础,深入钻研或长期奉诵也未必是好事。 有一个高学历友人,中文系学士,公务员,四十出头,性格好计较,尚未娶妻,并非信仰佛教之人。偶尔接触到《金刚经》后,奉为至宝,把它作为了人生的最高哲学,经常读诵,自认为凭此经已看透人生、看空一切。终于为每天打麻将、经常流连风月场所、朋友日渐稀少、工作碌碌无为等坏习惯找到了很多的籍口。因为经书上也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一切的东西都是假的,所以不用在乎它,今朝有酒今朝醉就行了。 而人到中年,大部分都会碰到事业阻滞不前、儿女反叛不听话、夫妻感情日淡、身体健康下降等等不如意之事。特别是男人,特别是那些有学历喜欢思考的读书人,往往会被《金刚经》里的一些经典法句,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吸引,所折服。为“阿Q”精神找到了一个很伟大的籍口。一切皆有定数,一切方法皆是徒劳,无须强求。可惜他又未真能看空,放下世间一切亲情眷属。只是以《金刚经》为自己的懒惰、缺乏自信、无上进心等性格找到了一个籍口而已。结局是出世出不了,反而因学佛带来更多的家人埋怨,生活越来越困窘而已。 而还有一种人,就是知识文化较低的人,完全不能了解《金刚经》的佛理。但出于对佛教的信仰、出于对 《金刚经》的崇拜,也会把它作为日常修行的主业。但往往十几、二十年下来,对佛理却还是一无所得,甚至连一些基本的佛理概念都没有。而由于长期的读诵,内心的不断熏染,往往会对《金刚经》的作用和功效作出夸大的看法或臆想。甚至会说自己一诵《金刚经》就能看到诸天神佛,就会得到什么神通感应等,而陷入迷信。而由于《金刚经》讲的是法理,而不是修行的方法,所以令其浪费了很多时间,放弃了很多修行的法门,令其把学佛和生活完全脱节,成就难得。 所以《金刚经》绝对称得上是经典之作。但是对佛门信心不足,又或是慧根未曾具备之前,还是少深入钻研为好。不然很容易走入“顽空”的错误里面去,经常是“口口谈空,步步行有”,更加增长了自己的陋习和懒惰而已。而对一般初入佛门的人来说,《无量寿经》、《地藏经》、《观音普门品》等始终是修行的容易法门。最少能令人增加孝心、慈悲心、信心等等,令在世的生活更加精彩和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