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抬驴 ——传统行业老板最容易犯的错误 作者:正觉居士 时间:2009年9月26号
有个小故事是这样子的: 两父子牵着一头驴到城里赶集,父亲牵着那头驴走在前面,儿子跟在后面挺惬意地走着。突然听到路旁有个好事者笑着说:“这父子真傻,有驴都不骑。”两父子对望了一下,想想挺有道理的,于是父亲让儿子骑在驴子上,继续往前走。 走了没多久,又听到路旁有老人家说:“这孩子真不孝顺,自己坐在驴子上舒服着,让老父走路,小心报应呀。”儿子一听,赶紧跳了下来,把父亲扶上驴背。自己牵着绳子,继续向前走。 没想到刚看到城门,又听到一个妇人说:“这老东西真是不会心疼儿子,自己坐得那么舒服,儿子那么小,就不怕他受不了吗?”父亲一听也挺有道理,想想干脆让儿子也坐上了驴背,继续向前走。 谁知快到城门时,路边又有一个也是赶集的农民说:“这两父子真是太蠢了,驴子那么小,两人一起坐上去,为一时的舒服而把驴子压坏、压死了,就损失大了。” 两父子一听,立即跳了下来,商量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在路边找来竹子和绳子,把驴子抬着走进了城市。城里一遍笑声。 看完这个小故事,估计很多人都会说:“这世上怎么有这么搞笑这么蠢的人呢?”实际上我们世间人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只是很多时候对生活影响不大又或不自知而已。 而相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父子抬驴”的现象更加是很多企业停滞不前,甚至慢慢衰落的经常性原因,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行业,比如消费品(服装、食品、鞋帽等等)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企业。因为在同行业里可以借鉴的企业或品牌或经验或方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再加上近年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书籍大行其道,总有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教授会搜集很多很多成功的企业个案,按他们做学问的逻辑去推理归纳出一些所谓的企业成功的“金科玉律”。不同的大师有不同的理论,有说“赢在策略”的、有说“执行力决定失败”、有说“细节决定成败”……总是各有各的道理。所以很多中小型企业主在碰到困难时,在花费了数以万计的金钱,听完这些管理大师课程后,在“研究”了很多成功同行的优点后,不时地变换经营策略、市场模式、产品结构。几年下来,就如父子赶集一样,到最后没办法了就只有抬着驴向前走了。 实际上,传统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缺的绝对不是方法,绝对不会是可参照的成功模式,缺的而是适合自己的成功模式和方法。所以很多中小型企业往往最浪费资源的事就是用重金从一些大型企业里挖人才,聘请为老总或操盘手。运作一年半载的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企业主空兴奋和期待了一年后,往往是回到了起点,甚至多了很多无所适从的制度和模式。所以人才往往也是很难以高低去评估的,因为人才的作用,往往就如穿衣戴帽一样,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为不想“抬驴”的中小型企业主,最为重要的是对企业和自身的充分认识,任何一个行业总有佼佼者,关键的是看企业主本身是否合适这个行业而已。特别是行业的爆发期(也就混水摸鱼,凭胆子就能赚到几个钱的年代)过去后,企业主在搜罗人才、汲取同行经验、模仿其他人的经营手法之前,最好还是先对自己作个全面细微的中肯分析。否则,到最后,就算有力抬着驴走,换来的也是讥笑和失败的结局。 当然,有着过往成功经验的中小型企业主最难做得好的事也正正是“自我的检查和评估”。因为一般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扬善避恶”的。而一些老总和职业经理人,始终是看老板脸色吃饭,而且本身处在混局当中,也就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评判了。所以这个世界上也就有了顾问(古人称为军师)和顾问公司存在的必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