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资讯 > 佛學博客 > 壁球人生之“让”
壁球人生之“让”
日期:2015/4/1 16:33:12  点击数:3711  [返回]  [字体:  ]

作者:正觉居士

壁球虽然是广州2010年亚运的比赛项目。但除了专业运动员和少数壁球爱好者外,大多数市民对壁球多停留在“见过”“听说过”的阶段。和羽毛球的普及性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堪一提。但我打壁球十几年,专业技术不怎样,但却热衷于壁球比赛很多其它球类所没有的特性。

在壁球普及较强的香港、澳门、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在比赛中都会沿用英国壁球发源地的裁判语言(英语)其中有两个经常用的词,令一般刚接触壁球的人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一个是“LESS”,判定的结果是该球无效,重发;一个是“STROTE”就是球员令对手无法正常击球,而直接判令对手得分。而导致这两项裁决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球员在击球后无法及时避开球回弹的线路,又或者是把球击回到自己的身边而令对方不能有效击球。简单说就是没有及时“避让”,留出合理空间给对方击球。

“避让”是壁球运动中很特别的地方。一般的对抗性的球类,比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等。由于场地的分割,又或者有明显的区域分别(如篮球各有家的网篮),所以在比赛过程中一般都是强调竞争性或冲击性,而壁球在发球后就完全没有“自己的地盘”的说法,竞技的双方都引以把球打到球场的那一个点位上,球员也引以渠道球场的任何一个位置击球,所以双方不主动谦让的话往往会造成对方无法去接球又或相互冲撞而导致双方受伤,所以也就有了“LESS”“STROKE”这两种裁定。不管你有意或无意,当你不避让时就有可能直接输掉这一球。因为壁球场馆一般在60平方的面积,在极高速的竞争 下,如果双方没有“避让”的习惯和能力,不但球赛无法进行而且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碰撞或伤害。

实际人生经常都如一场壁球比赛,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性的社会里,生活在同一空间里。有分别、有目标就必然会导致竞争和比赛,但竞争的最好胜利并非通过伤害对手而取得。我们身边应该有很多竞争的对手而不是敌人,我们并没有一个必须固定的生活模式或空间,我们和所有人包括对手在使用同一个空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有了对手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所有我们首先应该学好了“谦让”的能力,才会有竞争的本钱和机会。违法了这一原则,我们肯定会被人生的规则所淘汰。

 

 

 


日期:2015/4/1 16:33:12  点击数:3711  [返回]
上一页佛诞杂谈            下一页好人没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