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与猝死 作者:正觉居士 日期:2009-10-19
《重庆晚报》今日刊登了一篇小文章,内容是说在重庆沙坪坝一个算命术士集中的地方,一个在给别人算命的老年妇女突然脑溢血而暴毙的真事。文章的结尾特意提到很多“迷信”的中老年人纷纷表态,以后都不会相信算命的人啦。理由是算命的人连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还怎么能相信呢?而作者也无非是想借此事提醒众人引以为戒。 表面上该段文章是警世良言,但实际上在逻辑上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容易使人们从“迷信”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愚迷”的极端。 首先从逻辑上讲,算命妇女的算命水平怎样,应该是和她猝死毫无关系的。也就是说就算她自己算到今天要死,但也有可能因为生计或等等的原因她还得出来设摊工作,赚多几个钱留给至亲总比在家等死好吧?所以并不能推定她一定不知道自己的命如何;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医不自医”这句话熟为人知,你有没有看过心脏科的医生自己医自己的心脏病的?又或者你作为心脏病人,总不能听说医生自己也有心脏病就以这个理由换医生的吧,那估计就没人医你了; 从帮人趋吉避凶的角度论,算命术士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医生”,因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扬善避恶之心,所以很多相士有时看自己的命会掺杂些个人感情或不肯接受现实的因素在里面,反而看不准。这一点也不奇怪,也并不代表帮别人预测时也会出很大的错漏。 而为什么说作者有可能使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首先,很多人对算命的看法是很极端、很迷信的,或者是说错误的。他们往往将算命的术士“神仙化”或“特异化”,总觉得他们有着很多很多和常人不一样的神通,甚至“仙鬼上身”等等。实际算命也叫命理预测,可以说是一门极度精密、极度辩证、极度逻辑化的高深学问。称之为“玄学”的原因,是学习或精通的人确实需要一些天分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努力及岁月积累才能有所成就。为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用“数学”来作比喻:我们一般人的数学都是日常应用数学为止,而近年流行的“奥数”就比日常应用数学高深很多。它不是用来买菜找钱之用,可能是应用在一些未知领域的开发之上,比如航天、原子能等等。而俗称的算命术也可以说就是我们生命中比“奥数”更“奥数”的学问,是用来查究我们现有能力无法知晓的事物的学问而已。所以以这个案例就可引导人们别相信算命、别相信堪舆学,实际上就是让人们从短浅的功用作用上去思考问题,而令人放弃求知的欲望而愚迷。就如同告诉孩子:因为买菜时不需用到奥数,所以学奥数没用的道理一样。 当然,以上的意思并不是说那猝死的算命妇女一定有水平,因为现在靠算命赚钱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骗钱的。又或是学艺不精,背熟两三句唬人的术语就出来混饭吃的,而特别是蹲在路边摆张报纸,连凳子都没有张的“算命佬”,基本就可以肯定是骗人的啦。而在广东,清末民初期间,就有个最著名的组织叫“江海派”专门利用算命来骗钱的。很多招数实际上是侦察学、心理学等等。但我们如果由于这些骗人的假术士而去否定算命这种学问,这就是以偏概全,一竹竿打死一帮人了。又是逻辑上的大错误了。 自古至今,真正在堪舆学包括算命有所成就或准确度较高的都是一些满腹经纶、上知天文地理、下懂人情世俗的学术大家,反而很少是靠算命谋生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高人以此作为支持修道的资粮)。像刘伯温是一代名相、朱熹就是理学大家等等。因为预测或判断一些未知的事是需要很多很多的资料、经验去分析,又或是很多很多的案例去引证,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个人能力。像子平命理,就算八字都是一摸一样,但只要其中一个字的位置顺序不一样,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算命术士有时算错一、二个人或某个地方看漏一点,真的是不足为怪的。特别是一些大富大贵、大奸大恶、非一般人的命尤其难看,往往是数夜挑灯苦究方敢下判。那些花了20元、50元钱希望别人给他算命的人,能期望别人帮你断得百分百准确吗?你就当陪你聊聊天,听几句恭维舒服的话,拿个彩头就算了吧,毕竟便宜过花八十、一百到电影院看周星驰的电影吧?我平时遇到那些硬要拽着我不放,说我是什么大贵人相,强要赠我几句的“高人”时,总是用几十块钱打发了事,就当日行一善,皆大欢喜。
|